9月22日晚,宣化镇党委、政府在上海特石公司贞号有机蔬菜基地举办了“庆国庆,迎中秋,民族团结心连心”联谊晚会。镇机关全体领导干部、基地全体员工、当地村民500多人参加。
仲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入秋后,一场难得的秋雨让北方的秋夜格外清爽,空气中夹杂着田野的芳香和丰收的喜悦。劳作了一天的基地员工们匆匆洗刷后,三五结伴陆续来到贞号村文化广场,早已等候在此的宣化镇干部群众,嘘寒问暖,热情地给他们让座,不一会儿,广场就被苗、彝、壮、布依和汉族观众围得满满当当。
随着夜幕的降临,文艺演出在欢快的舞蹈《开门红》中正式开演。台上五彩缤纷,台下掌声不断。小品《懒汉脱贫》生动地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坚决拥护,以及广大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当舞蹈《太阳出来喜洋洋》登场时,观众席顿时沸腾了起来,演员们婀娜多姿的舞姿和手中的斗笠,再现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将文艺演出推向高潮。这首渝东民歌,也勾起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来自大凉山区兄弟姐妹们对家乡的思念。刚刚还扭捏的苗族小伙子、羞涩的彝族小媳妇也被现场气氛所感染,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登台献唱,汉族姑娘也送小国旗以示鼓励。夜幕中,手机的亮光与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演出结束后,该镇党委、政府在贞号村民族团结活动室,与基地员工代表一起座谈,进一步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以及今年的收入情况,和他们一起话丰收,共迎“中秋”“十一”佳节。生产总监、员工代表杨志强在座谈会上发言时,用生硬的普通话说:“非常感谢宣化镇党委、政府一直对基地员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今年春天刚来的时候,当地干部群众看到我们单衣薄衫,给我们捐衣捐物,帮我们度过因地域气候语言沟通带来的生活困难,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民族一家亲,他乡似故乡的温暖。”
与此同时,根据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场中央,一堆熊熊的篝火照亮了夜空,燃起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劲歌热舞的激情,随着婉转的旋律,大家手挽手、肩并肩,围着篝火,欢呼着,跳跃着,跳起锅庄舞,几名苗、彝姑娘还换上民族服装,播放民族特色较浓的舞曲,教当地干部群众跳民族舞,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将各族群众的心凝聚在一起,将整场晚会再次推向高潮。
此次联谊晚会不仅拉近了当地群众与贫困地区务工群众的距离,也充分展示了宣化镇党委、政府重视民族团结尊重民族习俗的责任和担当,并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了各族一家亲的温暖和关爱。
异域他乡,日月同天。据了解,在上海特石基地务工的300多名群众,主要来自云贵川桂交界的大凉山地区,以苗族、彝族居多,为了帮助这些异族兄弟姐妹克服语言障碍,适应本地生活,融入民族大家庭。宣化镇党委、政府在基地开工后,就成立以民族团结、文化、工会、妇联、团委等单位成员组成的工作组,和他们拉家常,通心“墙”,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地理气候,并在贞号村建起民族团结活动室,丰富其的文化生活,感受民族大家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