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文件>>部门文件

高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620724004/2020-00020
文号
高人社发〔2020〕112号
关键词
脱贫;返贫;就业;责任单位;监测;劳动力市场;扶贫搬迁;扶贫工作;扶贫;防止
发布机构
高台县人社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高台县人社局
生成日期
2020-04-20 17:07:06
是否有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有效防止返贫致贫,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和省、市、县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人社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精准落实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工作保障,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但是,仍有“脱贫监测户”及一些低收入人群存在潜在致贫、返贫风险,巩固成果、提升质量、防止返贫致贫的任务依然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的成果更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各镇、局属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防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的指示精神,把做好防贫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切实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分析研究“脱贫监测户”和低收入人群致贫、返贫因素,有针对性的加大帮扶力度,确保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致贫返贫风险大幅降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脱贫不脱责任。各镇、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和负责人,要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任务,层层抓好落实。

(二)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全面落实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三)坚持脱贫不脱帮扶。紧盯薄弱环节和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因户施帮”的工作要求,精准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巩固提高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人口稳定持续增收。

(四)坚持脱贫不脱监管。做好贫困户和一般户家庭就业不稳定等原因的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及时落实政策措施,确保不返贫、不致贫、稳脱贫。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预警监测,精准确定防贫重点

防贫包括防止返贫和防止致贫两个方面。防止返贫范围是非持续稳定脱贫户,重点是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存在因就业不稳等潜在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防止致贫范围是农村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重点是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存在因就业不稳定等潜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户。

1.建立健全信息对比预警机制。要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安排专人主动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对接,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强化扶贫信息和数据共享,定期开展信息对比,通过筛查扶贫对象家庭信息、收入状况等情况和数据,对数据变化较大、相对不稳定、行业信息不对称的贫困户及时预警,并反馈各镇入户核查,确保精准掌握基础信息,工作数据完全对接,做到了协调联动持续发力,切实提高扶贫质量。(责任单位:各镇,县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

2.动态监测分析掌握基础数据。要扎实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动态监测与分析,实行日报制。要对反馈的信息进一步核查,按照“一户一策”动态管理工作要求,理清就业扶贫项目清单,落实就业扶贫资金保障,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人数、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对象人数、培训需求、就业状态等情况,全面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输转需求。(责任单位:各镇,县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

(二)坚持精准施策,巩固提升脱贫防贫质量

1.推进就业扶贫,提高工资性收入。持续巩固提升就业扶贫工作成效,加强对贫困户及收入不稳定家庭劳动力就业状态监测分析,进一步摸清劳动力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服务等就业帮扶措施,不断增强就业增收能力。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帮助有输转意愿的收入不稳定家庭劳动力输转就业,引导和鼓励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脱贫监测户”和收入不稳定家庭劳动力就业。有效发挥省、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和带动就业作用,促进贫困户和收入不稳定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规范扶贫公益性岗位管理,积极新开发镇村公益性岗位,通过落实专项补贴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各镇,县就业服务中心、县劳动市场服务中心)

2.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工作。与发改、扶贫等部门密切配合,共享易地扶贫搬迁相关信息。对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就业状态、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加强政策宣传,提供有组织劳务输转服务,拓宽输转就业渠道,引导和帮助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开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益性岗位28个,进一步保障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且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责任单位:各镇,县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县就业服务中心)

3.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加强信息联动和比对排查,精准掌握“脱贫监测户”和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低收入人口家庭情况,重点突出未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及因病因残等各项支出较大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防贫对象做到应兜尽兜。实施兜底保障重点对象对账销号制度,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落实落细农村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政策措施。高度关注“老、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扶贫政策,确保实现城乡居民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防贫对象参保不落一户一人。综合考虑维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物价水平、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继续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责任单位:各镇,县社保中心)

四、严格落实责任,强化脱贫防贫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人社扶贫包抓责任制和挂牌督战工作机制,构建县镇同频共振、贯通联动的工作格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的态度、务实的举措、严实的作风,落实工作责任,抓好协调推进,加强工作指导。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是脱贫防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实际探索防贫模式,因地制宜开展防贫工作,筑牢夯实人社扶贫工作基础。(责任单位:各镇,县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县社保中心)

(二)激发内生动力。突出造血功能,坚持职业培训到户到人,以“岗位+劳务机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加强培训项目和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提高实操课程的比例,做实“岗位供给”和“就业需求”清单,构建培训输转一体化工作机制。总结推广脱贫典型,用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鼓舞带动防贫对象提升致富信心。改进帮扶方式,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动员更多贫困群众特别是防贫对象投工投劳。(责任单位:各镇,县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

(三)强化作风治理。以就业社保政策落实、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管理、就业创业资金奖补兑现等工作为切口,全面开展人社扶贫领域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预防行业风险。同时,加大人社队伍培训力度,从政策、业务及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强化经办人员能力水平,筑牢安全思想底线。加大工作督导和业务指导力度,督促各镇和局属相关单位用足用活各类政策,加强就业扶贫资金使用监管,严守就业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红线”,落实责任追究制,着力提升人社扶贫工作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